当地时间7月15日,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表示,他在俄乌冲突中“并不站队”,否认曾鼓动乌克兰打击莫斯科。他同时提出一个颇具压力意味的“最后期限”:如果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未来50天内未能同意达成停火协议,将面临美方新一轮制裁。这一表态虽披上中立外衣,却明显加剧了局势紧张。
根据央视报道,特朗普在当天还宣布,美方对乌克兰的军援行动已经启动,并表示“北约将偿还我们所有的费用”。据知情人士透露,美国计划通过北约向乌克兰转交一批总额高达100亿美元的先进武器,这批装备被特朗普称为“顶级武器”,将通过出售方式提供给北约国家,再由这些国家输送至乌克兰。
“顶级武器”名单浮出水面
外界关注的重点之一是,美国是否会松绑对远程导弹的限制,为乌军提供更具打击纵深的武器。《环球军事报道》主编魏东旭指出,特朗普所说的“顶级武器”,很可能包括美军现役的AGM-158联合防区外空地导弹。这种空射巡航导弹曾广泛装备于美军战机平台,其A型最大射程约370公里,虽已停产,但库存充足;而B型导弹射程高达900公里,并具备航路规避防空火力的能力,可精准打击敌方纵深高价值目标。目前美军正大规模列装其改进型号,因此将部分早期型号以军援方式转交乌克兰,完全具备可行性。
“爱国者”防空导弹系统也在军援清单中反复被提及。特朗普在7月13日就表示,将向乌克兰提供他们“急需的爱国者防空系统”,而美驻北约代表马修·惠特克也指出,当务之急是增强乌军的防御能力,尽管他并未排除提供更具进攻属性的武器。他强调:“所有武器既可用于防御,也可成为进攻工具。”
此外,美国专栏作家大卫·伊格纳修斯援引消息人士称,华盛顿也可能授权乌克兰使用现有的18枚ATACMS“陆军战术导弹系统”。这种地对地导弹射程最高可达300公里,足以对俄罗斯境内多个战略后方目标形成威胁——虽然无法覆盖莫斯科或圣彼得堡,但打击别尔哥罗德、库尔斯克等俄西部重镇毫无问题。据称,美国政府也在考虑增加该型号的援助数量,形成更大打击能力。
值得一提的是,“战斧”巡航导弹曾一度出现在对乌援助的讨论名单上。这款经典的美军远程打击武器,其射程足以从乌克兰境内覆盖莫斯科与圣彼得堡,不过消息人士称,这一选项目前已被从清单中移除,但不排除未来再次提起。
特朗普的“模糊表态”与真实态度
面对媒体质疑是否在鼓动乌方攻击俄本土,特朗普回应称,他从未鼓励泽连斯基攻击莫斯科,自己也“不支持向乌克兰提供远程打击武器”。但据多家媒体援引的通话记录披露,特朗普确实在与泽连斯基的通话中询问过,“如果我提供你远程导弹,你能不能打莫斯科?还能不能打圣彼得堡?”泽连斯基的答复据称是:“当然可以,只要你给我们这些武器,我们就能做到。”
此事曝光后,白宫发言人卡罗琳·莱维特紧急澄清称,特朗普的发言被“断章取义”。她强调,总统的本意是试图评估局势,而非鼓动冲突升级。他正在“积极推动和平”而非鼓励进一步的流血事件。
但无论是“试探性提问”还是“外交策略”,这一轮表态和对话,再次将“导弹能否打到莫斯科”这个敏感问题推上了台面。对于俄罗斯而言,这种表态显然触及底线。
俄方强硬回应与乌方“退群”动作
面对美方在军事和外交上的双重施压,俄罗斯副外长里亚布科夫明确表态:任何形式的“最后通牒”都是不可接受的,若外交渠道无效,俄方将继续对乌“特别军事行动”。另一位副外长格鲁什科则指出,美国以北约为幌子输送武器,再次证明其“并不真心希望和平”。
与此同时,乌克兰也在军事层面做出新动作。总统泽连斯基15日签署法案,正式批准乌克兰退出《渥太华禁雷公约》,这项1999年起生效的国际条约原本禁止成员国使用、生产、储存和转让杀伤性地雷。泽连斯基表示,此举是为恢复防御对等,提升作战能力,他强调,使用部分此前被禁止的武器,是在面对俄罗斯军事压力下作出的现实选择。
此举标志着乌克兰在战争中对国际规则的策略性调整。面对俄军强攻和后勤压力,乌军或将大规模恢复地雷的战术应用,用于设防和阻滞俄方推进。
军援与谈判的“双轨并行”
特朗普在公开场合释放“我不站队”的信号,同时又推动向乌克兰运送进攻性装备,这种“骑墙姿态”不仅是外交上的权衡,更反映出美方内部在乌克兰问题上的两难立场。一方面是对俄罗斯施压,希望逼其停火谈判;另一方面又不能让乌克兰完全陷入被动,以免影响美国在全球战略中的“信誉”。
但随着远程导弹问题的反复炒热,从AGM-158、ATACMS,到“战斧”的一度现身,再到“爱国者”防空系统的加持,导弹正逐渐成为这场代理人战争的标志性武器。对俄罗斯而言,这是底线之战;对乌克兰而言,是求生之战;而对美国,则是一场权衡制衡与全球战略的大考验。
未来50天,是冲突升级的临界窗口,也是各方角力的高风险时期。军援、制裁、外交试探和战略威慑交错展开,美俄乌之间的这场大棋局,将继续牵动全球目光。
宝利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